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漫步者Ramble无线功放之高清体验

漫步者Ramble无线功放之高清体验

2009-04-30TEA 刘畅《微型计算机》2009年4月上

先进的无线设计——Ramble的精髓

以前我们曾测试过的采用红外无线技术和基于2.4GHz无线技术的音频产品,它们的实际效果都无法让人满意。从产品名称来看,Ramble采用的也是红外无线技术,那么Ramble为何具备高带宽、高音质、高稳定性、无延时和极少信号死角的特点呢?与漫步者工程师交流后我们了解到,原来现有的无线技术并不完全适合于音频应用,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,例如带宽不够或易相互串扰等。


左图:轻轻一摸,即可开机;右图:拨动它,设定自己所需的音量大小

1.其它无线技术为何不适用?

以当前业界采用较多的Wi-Fi和蓝牙等基于2.4GHz的无线技术来说。蓝牙的带宽在1Mbps左右,难以满足高质量音频信号传输的要求。要知道,一个未经压缩、双声道、44.1kHz/16bit的CD音质信号需要1.4112Mbps带宽,所以说蓝牙技术无法承担高质量音频信号的传输。

而我们所熟知的Wi-Fi则多用于无线网络中,可以提供理论11Mbps~54Mbps的带宽。虽然其带宽可以满足高质量音频信号的传输,但它却存在延时这个很难解决的问题。众所周知,为了防止传输错误,Wi-Fi设备会不停对数据进行校验,并由此产生0.x秒~1秒的延时。然而,这种看似短暂的延时会在用户欣赏影片导致轻微的语音不同步现象,而人的大脑对于影音不同步的感觉却极为敏锐,终会影响用户的观看感受。

隐藏在底座中的线夹式音频输出接口,揭开盖子就可以看到。旁边还提供了一个3.5mm Line
Out立体声输出接口,可用来连接耳机。

另一方面,基于Wi-Fi技术的无线信号对墙体有良好的穿透性,有益于构建家庭小型网络,但欣赏音乐或影片却是相对私密的事情,使用具有穿透性的信号可能并不合适。此外,为了防止网络非法接入,Wi-Fi网络中的很多设备需要使用密钥,而基于Wi-Fi技术的音频设备也不例外,这又使得Wi-Fi无线音频设备在连接和操作上显得并不十分便捷,而且当邻居也在使用相似设备时,还可能出现信号相互串扰的情况,所以利用目前的Wi-Fi技术来实现无线音频传输也并不完美。

在无线技术中,还有一种基于红外线的传输方案,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频,用红外光载波将信号发送出去,并在接收器端解调出音频信号。这种技术与FM广播非常像,只是传播载体是光波而非电波。然而它的缺陷在于和FM广播一样只支持80Hz~10kHz的采样率,达不到CD音质标准,因此也不适合高音质的传输。


发射器采用了18点红外发射矩阵,可使信号更强

2.Ramble所用无线技术有何特色?

由于之前的一些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音频传输,因此漫步者终决定在Ramble上采用基于改良后的红外无线技术。在信号传输过程中,会经过ADC转换(Analog Digital Convert,模拟→数字转换),将信号编码成数字串后发送,通过接收端接收后DAC(Digital Analog Convert,数字→模拟转换)解码输出到功放子系统,它的过程类似于S/PDIF数字信号传输,音质完全达到了20Hz~20kHz的CD级水平。并且Ramble通过缜密高效的算法,制定了一套快速容错纠错的音频专用机制,使得这一设计可以真正实现实时传播,又能确保高音质。

由于采用红外无线技术,所以Ramble传输信号的载体仍然是红外光,它的一些特性和可见光差不多,例如漫反射特性。Ramble利用了漫反射来实现无障碍连接,同一空间内即使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存在障碍物,也不会影响到彼此的无线通讯,大大提高了红外传输的稳定性。另外,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漫反射,Ramble发射端采用了45度向上倾斜的18点红外发射矩阵设计,可将红外信号投射到天花板或墙体上,然后进行漫反射传播,进一步增强了Ramble无线传输中的可靠性。同时,考虑到使用环境不同,用户可能会把Ramble放置于光线难以照射到的角落,或者被其它物体遮挡,从而可能影响信号接受的质量,漫步者还将Ramble的接收器设计为可旋转调节接收角度,让信号接受更加稳定可靠。

本文导航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用户名:

密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