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返璞归真 透视云计算之九大特征

返璞归真 透视云计算之九大特征

2011-03-10朱近之《微型计算机》2011年2月下

在过去的3年半里,我们身处对于云计算的摸索及实践的螺旋式发展中。云计算在中国快速升温的同时,公众开始逐步认同云计算理念。市场分析师和权威媒体已经预测:在未来的5年内,绝大多数公司将采纳云计算。今天,认识并应用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把握市场脉搏的必修课。然而,从古至今任何热门话题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混淆和误解。当一些新的IT服务以云计算的形式被提供出来的同时,也有另一些旧的产品被贴上“云计算”的标签重新包装,以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推向市场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:一方面是大家缺乏对云计算的统一认识和深刻理解,认为使用了某个云计算相关的技术就是实现了云计算,却并未再进一步延伸至云计算的更深层次,忽视了云计算更高的价值,云计算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;另一方面,云计算尚处于发展阶段,市场上还存在很多空白地带,在这些地带缺乏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来规范和定义,因此出现了很多发挥的空间。


朱近之女士;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。

那么,在言必称“云”、万事皆“云”的时代,云计算的意义何在?若是用户之前已在使用所谓的“云”,那么今天的云计算又能带来什么新价值?使用云和不使用云有什么区别吗?在这种混乱状况下,原本对云计算抱有高度期望的用户感到迷茫和困惑,对云计算本身产生了怀疑,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。也许,是时候用一种“返璞归真”的态度,来回头审视“云”的本质、重新思考发展云计算的本意了。

就像盲人摸象一般,触手可及的事物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观点和意见。对于云计算这种革命性的理念,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的深入研究,绝不能只停留在我们今天已然拥有或者目前能接触到的层面。只有这样,云计算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成为2007年至2010年这个代表IT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时期的标志。

IBM从7年前开始已经在硅谷运行内部云,为我们全球的10余万名员工提供服务,帮助IBM不同区域的员工有同等机会获得世界级的IT资源,来为IBM全球的客户及时提供企业级的产品和服务。在过去的3年半中,从政府服务、电子商务、下一代IDC到高等教育、高性能计算、金融服务、 医疗和分销领域,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团队已经在主要领域成功地验证了云计算。毫无疑问,同所有重大变革一样,验证“云”的优势需要时间,需要接受时间和实践的验证。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就可以看到“云”被普遍接受、云计算应用与技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。云计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,它使各个组织真正实现业务需求与IT供应的整合,同时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。基于长达7年的云开发经验和3年半的云实践市场经验,我们认为云计算应具备如下九大特征,涵盖了基础架构(IaaS)、平台(PaaS) 和软件层面(SaaS)。

1.IT能力以服务形式提供: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分离(针对公共云,提供者和使用者是不同企业;针对私有云,提供者和使用者是不同部门),使用者无需拥有IT资产。

2.网络化访问:采用分布式架构,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(指现有大量集中式架构的IT服务和应用,如虚拟桌面应用)。

3.用户自助服务:服务使用者只需具备基本的IT常识,经过业务培训就可使用服务,无需经过专业的IT培训(现有IT用户需要经过专业的IT培训和认证),自助服务的内容包括服务的申请/订购、使用、管理、注销等。

4.提供开放的服务访问和管理接口:云服务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供其他服务调用,方便服务开发者基于开放接口开发构建新服务(现有大量的IT服务并不提供集成接口,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)。

5.持续的服务更新与孵化:云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能力可随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化,并孵化出新的能力,同时这种改变可做到向下兼容,即保证原有使用者的持续使用(现有软件的使用模式缺乏这种持续更新的能力)。

6.资源聚合成池:服务的提供由一组资源支撑,资源组中的任何一个物理资源对于服务来讲应该是抽象的、可替换的(现有IT服务的部署与物理资源绑定);同一份资源被不同的客户或服务共享,而非隔离的、孤立的(现有IT服务的运行模式多为竖井式,物理隔离)。

7.自动化管理与快速交付:有效降低服务的运维成本,平均每百台服务器所需的运维人员数量应小于1个(现有IT服务管理模式下,每百台服务器运维人员数量大于5人);对于服务使用者的服务申请快速响应,响应时间应在分钟级(现有IT服务模式下,服务交付时间多为天级)。

8.弹性扩展:服务使用的资源规模可随业务量动态扩展,这种扩展对服务使用者和提供者是透明的,扩展过程中服务不会中断,且会保证服务质量(现有IT服务的扩展缺乏弹性,且多会影响服务质量)。

9.资源使用计量:与资源共享相关,在共享的基础上,服务提供者可通过计量去判定每个服务的实际资源消耗,用于成本核算或计费(现有IT服务管理模式下,缺乏对资源使用的计量)。


面向不同业务种类的云计算解决方案

在以上九个特征中,前五项是关于云的使用模式,而后四项是关于管理模式。把这些特性作为衡量IT服务云计算成熟度的指标,我们就可以定量地评价一个具体的IT服务是否是一个云计算的实例。我们认为如果一项服务具备了超过以上所包含的七项特性,就可以认为该服务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应用案例。之所以这样评价,是因为每项指标都体现了一部分云计算的价值,我们不能“为做云而做云”,而是需要通过云带来价值。通过以上指标的衡量方法,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,我们从云中所获得的价值有多大。如果不制定这样一个指标,我们便失去了一个很好的“试云石”,很容易陷入到“为做云而做云”的怪圈中去,丧失了创造云初的动机。

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云计算的报道,请浏览以下的文章:

《私有云、公有云与传统数据中心》

《云端的新型动态数据中心》

《私有云的终端拓展 VMware虚拟化应用》

《全球私有云的现状和趋势》

《结语 中国私有云的机遇与未来》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用户名:

密码: